(这是用宗教选修课的文章改的。所以有点乱,不过我的意见是如此的。)
“我们的主所传播的福音,已经消失了吗??”
——不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会有人为此叹息。
米兰昆德拉说,轻与重,灵与肉,是在不断的摇摆中,在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过程中,找到短暂的平衡的。
看了EVA5年了,连人格成分也被其影响,拜其所赐,先前的整个世界轰然崩塌。
——虽然只是引子。但却不能不说,当时连心的镜像都是映在希望与悲哀之中的。
“灵魂的容器”——然而灵魂必须有容器,否则就会失去。
“我要自由”——即使鸟儿的翅膀是轻灵的,却也系着大地。
否则自由就会成为无意义的存在——也即是,失去了真实的自由。
有人说EVA是FANS的宗教,我的理解是由于这部作品更深的表意是由于它以近乎强硬的方式把思索加与人——尤其是在梦与现实间徘徊踯躅的少年。——他们所能做的,惟有彼此同情。
——为宗教所联系的人,首先要彼此同情的,否则就谈不上共同的信仰。
“同感,或同情——在人的情感之中,它至高无上。”
但是失去重量的轻是可怕的,失去世俗基础的宗教是无谓的。——如果谈话不是在表象的掩盖下进行的真实的交换,那么谈话本身也成为没有价值的东西。
……神是嫉妒人类的。所以让人们失去了共同的语言,分散在各地。只有在瞬间的心灵交融之中,才能恢复交谈的能力。——只是瞬间,然后A.T.F 会再次将人的心分开……
哥特教堂中的管风琴声——飞升的同时,却坠着这个整个世界的悲哀与沉重!
“……人心中的真实,其实是一种易受影响的脆弱之物——人的真实就是这样,因此想寻找更深层次的真实……”——这是首先为人所默认的。失去这一层面上的默契,就无所谓还有什么共同语言。
——所以才会来到这里,如同到教堂礼拜的信徒。
……弥撒也好,洗礼也好,神甫也好,唱诗班也好,拉丁文的祈祷文也好——无非是希望,表层的仪式,可以维系底层的信仰。
即使精神被物化到研究,也没有任何嘲笑的价值——中世纪的修道士们所研究的,如同“针尖上可以停留多少天使”或“创始记的具体时间”——这样的问题,也并非是为了让后人嘲笑而提出的。——人是无知的,神是不可知的。典籍却是可知的。
“为我们共同的神所联系的,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来到主的圣殿,献上我们的崇拜……所有荣耀归于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我主,愿你的国降临,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来到是偶然的,离去是注定的。蜡的翅膀不能帮助你抵达对岸。
惟有生命的船可以。
但我们必须独自完成。
再会。
——所有的太阳都会落下,所有的宗教都会消失。
……然而主说:“我将再来。”
——这将是最后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