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既然看了,便写写吧……
2012 观感
先做个简要的一句话评价:特效不错,剧情狗血……
生日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嗯,只能说也不是刻意安排的,机缘巧合罢了。刚好恰逢2012上映,于是就看了吧。
其实说实话,《后天》我个人认为是不错的一部片子,剧情紧凑,也很有好莱坞,或者说是老美的家庭观念。然而,《2012》就完全不是如此了……
总体的感觉呢,剧情比较支离破碎,多线讲故事的感觉让人觉得巧合太多,审美疲劳。
灾难
这片子的灾难场景,客观地说,特效还是相当出色的。无论是超级大地震中陷入天堑的小小车辆,还是被地震、海啸追着屁股的感觉。尤其是因为我“不幸”坐在了影院的第一排正中间,那种铺天盖地的感觉,还是相当的具有震撼力的。真实感很强,特效场景相当出色。
然而,过度的特效场景,导致了很强的不真实感。就以地震/海啸/冲击波等灾难追击主角的场景来说吧,主角等一行人还真是此次都被火烧屁股的追着,但次次都没事。(强大的主角光环啊!)你说这种场景发生一次就OK了,居然还连续半个小时里不断地出现,看到最后连激动地心情都没了……
讽刺
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的讽刺场景。
首当其冲的,好莱坞电影最喜欢恶搞的就是老美总统。撇开了空军一号把人类的方舟差点给干掉,撇开了美国的副总统飞机挂掉。总统阁下经历的才是讽刺……总统阁下在第一次冲击(冲击波就像台风一样席卷了白宫)后,毫发无伤的回头土脸的到处跑;第二次冲击(方尖碑挂了)后,一个人生存了下来,再之后,目睹了了第三次冲击:海啸席卷着航空母舰把白宫干掉了……
我承认,狗血到这程度也不容易。这要讽刺啥呢?我不知道!诸位可以自己随便发挥……
其次呢……,关于俄罗斯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不少的讽刺场景吧。
比如主角们逃离美国时候坐的飞机,就被俄罗斯石油大亨很自豪地形容为“看,这就是我们俄罗斯的飞机!”。而当俄罗斯大亨到达中国的时候,他就很酸溜溜的说了一句话:“这么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中国能建造。”——好吧,你可以看作这是夸奖,也可以看作这是嫉妒,然而,反思一下,这样,真的好吗?
种族、国家
超级大国么,基本上影片里出现的首脑,还是美日和欧洲(某国的女Leader,你以为是谁呢?)某些国家。对于中国的认识,好吧,我承认喜马拉雅在中国,剧情需要诺亚方舟把珠穆朗玛峰给撞一下,于是中国也出现了。当然,作为美国人,对于我们祖国的态度应该说是微妙的。我们应该感谢电影的态度没有过于激进,于是我们能看到比较完整的电影……
至于种族,很简单的,影片中出现黑人的场景比白人还多,科学家甚至总统都是黑人(黑人总统,嗯……)。剧情还特地渲染了“一对黑白老哥/歌们儿”,而且他们还在日本船上……也许这应该是为了剧情紧凑而刻意进行的安排,估计牵扯了太多黄种人,会让好莱坞的主要消费群体不爽吧。
家庭
这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了。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不好接受的。如果说我们国家的某些片子总是宣扬着“老乡们撤离了没有和为了新中国”会让我觉得不真实,那么老美的所有片子里就都要有我心爱的父母、夫人和孩子,也会让我觉得不舒服。
也许是金融危机到来的缘故,最近灾难片频出(前一阵刚看了Knowing,也是家庭观过强)。而我基本要被好莱坞式的家庭观念给腻味死了——话说如果您只是放着拯救全人类的事儿不干,非要和家人生离死别也就罢了。可是,兄弟,您在每迟一秒可能就要死掉几百个人的时候,还非要和前妻腻腻歪歪,吻别了一次又一次,这就真要让人气死了——您的生离死别,耽误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好吧……
信仰
影片从什么角度来宣扬信仰呢?我很难评价。
当洪水冲垮了某山峰上的寺庙时,老喇嘛正在虔诚的撞着钟;当火山岩加地震破坏了梵蒂冈寺庙的时候,教众们正在祈祷;还有穆斯林们……也许有人说,这种时候做点什么也比等死强。可是,殊不知,虔诚的祈祷,不是做着什么么……
技术
最后阐述一些技术问题。
自然,影片需要一些紧张点,我们不需要刻意追求技术成分,但是有的东西……太夸张也不行啊。
中微子加热地球:这算是影片的技术基础。然而,中微子(neutrino)基本是比X射线还强悍n倍的东西。它就是完全自由的代表——它几乎可以穿透一切的一切。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几年有一届诺贝尔奖就是颁发给一个日本科学家,他搞了几十万吨水,用于观测中微子,一年也只能捕捉到几个。——其实穿透地球的中微子千千万万,但是中微子恰好引起质子衰变或者其他影响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所以,中微子加热水,基本上……目前咱还是可以不考虑了——你当地球是个桔子,那中微子就是微波炉的微波辐射么?
如果说这个还好,那么诺亚方舟就更扯淡了……
诺亚方舟:话说如果设计了如同影片中一样门一旦卡住就会整个报废的“诺亚方舟”,那设计师真应该拿来打屁股。连普通的潜艇漏个个把洞都没问题,一艘船居然一个门没关上就不能发动引擎……OMG,您这是故意折腾主角么?还是故意让主角来拯救一下1/4的剩余的人类?(而且这关不上的故障还是主角造成的)
那好,当超级大海啸来到的时候,设计诺亚方舟确实比设计SpaceShip更加合理,然而,诺亚方舟居然不是全向的么?换言之,居然还有个驾驶舱前面还是玻璃!为了应付席卷全球的大海啸,您特地设计了潜水艇,但是这潜水艇居然在驾驶室用了单层玻璃……我承认我真的被惊呆了……您说您编个故事,好歹也稍微编得有那么点道理吧!
总结
追毛求疵是不好的……技术问题还是不要过多的讨论为妙。总之呢,也许是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臭氧空洞外加全球变缓等各种因素的加剧,导致了最近好莱坞灾难片骤现(比小日本的自我毁灭片还多),但这些片子的同制性太强,基本按照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手法——甚至在很早我就预言了主角必将登上那辆破破烂烂的东风大卡……
看多了,审美疲劳啊!疲劳了以后,自然就会开始挑刺,开始不关注剧情的重点,开始胡言乱语……嗯,这样,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