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的自传,年前觉得小有点无聊,所以在硬盘上翻啊翻的,所以就……
内容:
或许来到这个世界纯粹是出于偶然。老妈怀我6个月后,和老公感情不合,经一点小事点燃了导火线后,跑到苏州河边就往下跳(丢脸啊老妈,一哭二闹三上吊,怎么也论不到跳那水质奇差的苏州河吧?)但妈妈的运气显然比女儿好,进了河水没几分钟就被捞了上来塞进医院,奇迹的是我竟然没有流产流掉。导致以后家庭大战老妈吵不过女儿的下台语就是:“早知道生出来你这个败家的花花女子还不如在河里多泡几天算了。”
两岁时在老家不知怎么从楼梯上滚了下去,据说当时老爸行踪不明,老妈则在麻将桌上为了中国货币的流通做贡献,连我从楼梯上滚下去时发出的噪音都没有听见。当时左手便不能动,只得“一进宫”。无奈不知道是不是从那个时候起运气就奇差,偌大人民医院竟然只有个值班医生在看电视。抓起我的手半天一句“脱臼”了事。看样子本来他还想说这等小事也来麻烦老子,后想到事实胜与雄辩便着手拿我开刀,可惜理论和实际是两码事,当时轻轻一扭见了成效,过了一段时间便犹如灰姑娘的12点魔法原形毕露,存留后遗症至今。
父母的离婚意图终于在我3岁的时候付诸实施,抄家般把房产,股票,现金,首饰,债券等清点完毕后开始互相推卸养育义务(由此可看出我当时就是个难缠角色)。但一听法院说谁抚养我就可以拿到几十万的抚养费后又开始为了争夺我的抚养权奋斗不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父说要保证我的物质需求母说要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最后达成君子协议打我的心理攻防战,等我一句“跟老爸”或是“跟老妈”的话,这可是标准的一字万金,可惜我自始至终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因为失去了任何一边的零用钱对我都是不利的。
3岁到5岁这段时间可谓是多灾多难,一会儿食物中毒一会儿百日咳,伤风感冒发烧更是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5岁下半年还闹了蛀牙,那医生大概以为我没有痛觉神经或者是神经线粗得和钢缆有得拼,拿起电钻大钻一气,我生命力虽强却抵不过这一下,挣扎了几下竟然就哭着晕过去了。此后无人再敢带我去牙科医院,而那牙也很争气没再疼过。
至于自杀倾向是在7岁第一次体现的,那时正值搬家,我趁四下无人之际跑上了铁路玩石头。还是老妈凭她自夸的第六感第一个找到了我。从此她和老爸为争夺抚养权明睁暗斗时可以光明正大多一条“母女之间的心灵之桥”在“世上只有妈妈好”之后。
差点就没忘记小学入学,本身年龄不够,但父母担心我在家他们各自约会时会多一个电灯泡,靠我在3月出生这个优势硬把我塞进了学校。不过这倒让我天生的吵架才能得到了发挥的余地,一年级就打倒其余5个年级的学长学姐夺得故事演讲双冠军,全家哗然。这才发现我只会说普通话的好处,我比一个五年级高出的0。12分就是因为普通话标准。自小我就对电视没兴趣便埋头苦读,管它《羊脂球》《忏悔录》还是《安娜卡列宁娜》,世界名著啃完了转移目标到了《考古之迷》《人类神秘现象全记录》之类的无聊东东上,四年级又对《红楼梦》发生了兴趣,毕竟四年级女生中捧着字典啃非古文版《红楼梦》的还是稀有动物,至此获得才女称号。虽没有马克思把图书馆地板磨出一个洞的光荣历史却也自豪得翻烂了3本字典。(无奈他磨穿的公物我翻烂的却是私有财产)小学语文本来就是考你识字多少,这样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年级冠军向来是我包办。
认识EVA是六年级的事,那时脚被自行车轧了又进了医院,正撞上舅舅从日本回来扛了几盘EVA的录象带做礼物,饱受《美少女战士》之苦的我不消说立马被吸引了。尽管什么都看不懂。
98年跨区考入苏州市第一中学重点班,《由MAGIC》地带知道了CG补完计划第一次上网,可惜连不进去便跑到了桑桑学院,由那里的伊甸福音连入了EVA研究站。
2000年3月,使徒禁猎区成立。
2000年9月,使徒禁猎区出全彩色会刊并实行军阶制。
2000年12月,车祸休学。
2001年2月,挪威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