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研究站——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62|回复: 4

[N·G·E特别制作组][超级05]发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9 20: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简体中文版[/FONT]

FTP:

BT:
http://218.56.152.19:6969/torrent.html?info_hash=cbf45482ad6aba875596ce1cbfddf7872323deb5

ED:
[NSW][NEON_GENESIS_EVANGELION][RENEWAL][005][5.1Ch][S].avi (347.92 MB)

————————————————————————————

>>>繁體中文版[/FONT]

FTP:

BT:
http://218.56.152.19:6969/torrent.html?info_hash=559fdd5917e575a1a1bc1646613d737e659b8c1e

ED:
[NSW][NEON_GENESIS_EVANGELION][RENEWAL][005][5.1Ch][T].avi (347.92 MB)

■■■■■■■■■■■■■■■■■■■■■■■■■■■■■
请注意:为了达到文字的正规要求和完美性
简体字幕与繁体字幕会有不少差别

请下载符合自己语言习惯的版本
简繁转换例:
碇源渡——碇源堂
绫波丽——绫波零
明白——了解
etc.
■■■■■■■■■■■■■■■■■■■■■■■■■■■■■

感谢所有参与05话讨论的朋友
特别感谢:Redbee,ashitaka,K''Kujo
欢迎所有的朋友在后续制作中参与翻译讨论
http://18.250.2.54/story/forumdisplay.php?s=&forumid=21

■■■■■■■■■■■■■■■■■■■■■■■■■■■■■
■■■■■■■■■■■■■■■■■■■■■■■■■■■■■

制作采用片源:EVANGELION RENEWAL DVDBOX
VOB>>直接内嵌>>AVI

这次制作完全加入了RENEWAL版本中的追加字幕(特别是大量背景对白,大多加入到环绕声道中,请看下面说明),将会对EVA的理解更有帮助,比原先的版本更有可看性。

背景副字幕用MPC分离5.1的每个声道单独听做时间轴
每句话根据环境调校的淡入淡出时间

背景对白采用副字幕的形式,显示在主字幕下方位置,根据环境将会使用各种效果

新增RENEWAL的新台词.无论是主字幕还是副字幕,几乎都对每句话每个词在术语的正确性,语法的准确性,以及简体中文习惯等各方面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讨论

同时,采用RENEWAL DVD中的AR台本进行技术性用语校对,使得很多不可能靠听力听出的词语的翻译问题以及背景台词的翻译问题得到了完全解决

■■■■■■■■■■■■■■■■■■■■■■■■■■■■■
附录
■■■■■■■■■■■■■■■■■■■■■■■■■■■■■

附05背景对白一览
http://18.250.2.54/story/showthread.php?s=&threadid=6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9 20:50: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20: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Linear Motor Car (线性马达车,一定情况下可理解为就是磁悬浮MAGLEV)
リニア-モーターカー(日语中简称リニア(Linear))
—发射EVA的工具


何谓线性马达(LIMO):


我们常说的磁悬浮,往往和线性马达驱动有着很大联系

磁浮运输系统通常采用“线性马达”作为推进系统,有关线性马达之特性先予以说明。一般马达的构造是中间一根带有“转子”(Rotor) 可以转动的轴,四周则是“定子”(Stator),装了线圈通电后即可产生磁场。所谓线性马达就是将马达沿轴线方向切开后予以展开,使马达的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故称之为线性马达 (详如图3所示)。线性马达因定子与转子装设位置之不同而有线性感应马达 (LIM) 与线性同步马达 (LSM) 之分:线性感应马达是在导轨上安装反应板 (以铝板当转子),而在列车上装


图3 线性感应马达之构成原理 [1]

设靠三相交流电力励磁的移动用电磁石 (作为定子),分左右两排夹装在铝板两旁 (但不接触),磁力线与铝板垂直相交,铝板即感应而生电流,因而产生驱动力。由于线性感应马达的定子装在列车上,较导轨短,因此线性感应马达又称为“短定子线性马达”(Short-stator Motor);线性同步马达的原理则是将超导电磁石装于列车上 (当作转子),轨道上则装有三相电枢线圈 (作为定子),当轨道上的线圈供应以可变周波数的三相交流电时,即能驱动车辆。由于车辆移动的速度系依与三相交流电周波数成比例的同步速度移动,故称为线性同步马达,而又由于线性同步马达的定子装于轨道上,与轨道同长,故线性同步马达又称为“长定子线性马达”(Long-stator Motor)。

以下为磁悬浮和线性马达的一些知识
http://www.ciche.org.tw/semimonth/vol7/7-15.asp

传统轨道运输系统由于使用专用轨道,并以钢轮作为支撑与导引,因此随着速度的增加,行驶阻力会递增,而牵引力则递减,列车行驶阻力大于牵引力时即无法再加速,故一直无法突破地面运输系统理论上最高速度每小时375公里的瓶颈 [1]。虽然法国TGV曾创下传统轨道运输系统时速515.3公里的世界纪录,但因轮轨材料会有过热疲乏的问题,故现今德、法、西、日等国之高铁商业营运时速均不超过300公里。因此,如要进一步提升车辆速度,必须放弃传统以车轮行驶之方式,而采用“磁力悬浮”(Magnetic Levitation,简称“磁浮”Maglev) 的方式,使列车浮离车道行驶,以减少摩擦力、大幅提高车辆的速度。此一浮离车道的作法,除不会造成噪音或空气污染外,并可增进能源使用之效率。另外采用“线性马达”(Linear Motor) 亦可加快该磁浮运输系统的速度,因此使用线性马达的磁浮运输系统应运而生。

所谓磁浮运输系统就是利用磁力相吸或相斥的原理,使列车浮离车道,此磁力的来源可分为“常电导磁石”(Permanent Magnets) 或“超导磁石”(Super Conducting Magnets, SCM)。所谓的常电导磁石就是一般的电磁铁,即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电流一切断则磁性消失,由于列车在极高速时集电困难,故常电导磁石仅能适用于采用磁力相斥原理、速度相对较慢 (约300kph) 的磁浮列车;至于速度高达500kph以上的磁浮列车 (利用磁力相吸原理),就非使用通一次电就永久具有磁性 (因此列车可以不用集电) 之超导磁石不可。

因磁浮运输系统是利用磁力相吸或相斥的原理,故导致其分为“电动悬浮”(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 EDS) 与“电磁悬浮”(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EMS) 两种型态。电动悬浮 (EDS) 是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当列车经由外力而移动,装置于列车上的常电导磁石产生移动磁场,而在轨道上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再生磁场,由于此二磁场方向相同,故列车与轨道间产生互斥力,列车随即由此互斥力举升而悬浮。因列车的悬浮是靠两磁场作用力相互平衡而达成,故其悬浮高度可固定不变 (约10 ~ 15mm),列车即因此具有相当之稳定性。此外,列车必须先以其他方式启动,其所带之磁场才能产生感应电流与磁场,车辆才会悬浮;因此,列车必须装置车轮以便“起飞”与“降落”之用,当速度达40kph以上时,列车开始悬浮 (即“起飞”),车轮自动收起;同理当速度渐减不再悬浮时,车轮自动放下以便滑行 (即“降落”)。通常采用电动悬浮 (EDS) 的系统,只能以“线性同步马达”(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LSM) 作为推进系统,且其速度相对较慢 (约300kph),图1即显示电动悬浮系统 (EDS) 与线性同步马达 (LSM) 之组合。



图1 电动悬浮系统 (EDS) 与线性同步马达 (LSM) 之组合 [1]

电磁悬浮 (EMS) 则是利用异性相吸的原理,列车两侧向导轨环抱 (类似跨座式单轨系统),列车环抱的下部装有电磁石,导轨的底部装有钢板代替线圈,此时导轨之钢板在上,而列车之电磁石在下,当通电励磁时,电磁石产生之磁场吸引力吸引列车向上,列车因重力而下沉,两力平衡时使列车与导轨间产生间隙 (Gap),列车即因此悬浮,其悬浮高度 (约10 ~ 15mm) 因磁力强弱而产生变化,故磁场之励磁电流须采封闭回路以保持磁力稳定。此外,列车一开始 (速度为零时) 即可产生悬浮,因此列车不须装置车轮。通常采用电磁悬浮 (EMS) 的系统,可采用“线性感应马达”(Linear Induction Motor, LIM) 或线性同步马达 (LSM) 作为推进系统,其速度可高达500kph以上,图2即显示电磁悬浮系统 (EMS) 与线性感应马达 (LIM) 之组合。



图2 电磁悬浮系统 (EMS) 与线性感应马达 (LIM) 之组合 [1]



能在短时间内加速减速
能克服大坡度
不受天气影响
减少维护成本


简化维护
使用无需维护的马达轴承,变速器,联轴节
-使用小直径轮,短轴距,与导向机构
使用完全的电刹车
显著减少对刹车的维护
由于路面降低,减少管道的截面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SYNAPSE(突触 )
http://www.37c.com.cn/literature/library/theory/002/00207080.html
突触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传递登记处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最常见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axodendritic)、轴-棘(axospinous)、轴-体(axosomatic)突触。此外还有轴-轴(axoaxonal)和树-树(dendrodendritic)突触等。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和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两大类。前者是以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通讯的媒介,后者是亦即缝隙连接,是以电流(电讯号)传递信息。哺乳动特神经系统以化学突触占大多数,通常所说的突触是指化学突触而言。
  突触的结构可分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和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三部分。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presynaptic and postsynaptic membrane),两者之间在宽约15~30nm的狭窄间隙为突触间隙,内含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它们在银染色标本中呈现为棕黑色的环扣状,附着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称突触扣结(synaptic bouton)。
  电镜下,突触扣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synapse vesicle),还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小泡的大小和形状不一,多为圆形,直径40~60nm,亦有的呈扁平形。突触小泡有的清亮,有的含有致密核芯(颗粒型小泡),大的颗粒型小泡直径可达200nm。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前膜和后膜均比一般细胞膜略厚,这是由于其胞质面附有一些致密物质所致。在突触前膜还有电子密度高的锥形致密突起(dense projection)突入胞质内,突起间容纳突触小泡。突触小泡表面附有突触小泡相关蛋白,称突触素Ⅰ(synapsinⅠ),它使突触小泡集合并附在细胞骨架上。突触前膜上富含电位门控通道,突触后膜上则富含受体及化学门控通道。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即触发突触前膜上的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的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ATP的参与下使突触素I发生磷酸化,促使突触小泡移附在突触前膜上,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其中部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与受体偶联的化学门控通道开放,使相应离子进出,从而改变突触后膜两侧离子的分布状况,出现兴奋或抑制性变化,进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excitatory synapse),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称抑制性突触(inhibitory synapse)。突触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
  一个神经元既可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许多突触连接,亦可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信息。一个神经元上突触数目的多少视不同的神经元而有很大差别,例如小脑的颗粒细胞只有几个突触,一个运动神经元要有1万个左右突触,而小脑的蒲肯野细胞树突上的突触就有10万个以上。一个神经元上众多的突触中,有些是兴奋性的,有些则是抑制性的。如果所有兴奋性突触活动的总和超过抑制性突触活动的总和,并足以刺激该神经元的轴突起始段产生动作电位时,则该神经元发生兴奋;反之,则表现为抑制。
  根据突触前、后膜胞质面致密物质厚度的差异,可把突触分为Ⅰ、Ⅱ两型。Ⅰ型突触的突触后膜胞质面附有的致密物质较突触前膜的厚,两者不对称,突触间隙也较宽(30nm),故称不对称突触。Ⅱ型突触前、后膜的致密物质少,厚度相近,突触间隙较窄(20nm),称对称突触。有人认为Ⅰ型属兴奋性突触,Ⅱ型属抑制性突触。
  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包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单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氨基酸类,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新近又发现大量的神经肽(neuropeptide),如P物质(substance P)、脑啡肽(enkephalin)、神经隆压素(neurotensin)、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胆囊收缩素(cholesystokinin)、加压素(vasopressin)、和下丘脑释放激素(hypothalamic releasing hormones)等约40多种。有些神经肽亦见于胃肠管的内分泌细胞,故总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这些肽类物质能改变神经元对经典神经递质的反应,起修饰经典神经递质的作用,故称为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不同形态大小的突触小泡所含的神经递质也不同,如圆形清亮小泡多数含乙酰胆碱,小颗粒型小泡含单胺类,大颗粒型小泡往往含神经肽。过去认为一个神经元一般只产生和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但近来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发现,某些神经元可产生和释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质,其中一种往往是经典神经递质(Ach或NE),另一种则是神经肽。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共存的生理意义尚待研究。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它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的结合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受体的种类相应也很多。虽然一种受体只与相应的一种神经递质结合,但一种神经递质却可有不止一种受体。如乙酰胆碱受体就有N型(兴奋型)和M型(多数为兴奋型,少数为抑制型),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亦有α和β两类。所以,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如γ-氨基丁酸是脑内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受体的类型。同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有兴奋或抑制的不同效应,主要原因是突触后膜上受体类型的不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直接与通道蛋白偶联或其本身就是一种通道蛋白,故当神经递质与这种形式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的兴奋或抑制性变化十分迅速,所以把这种形式的受体称为快速作用受体,如乙酰胆碱N型受体属于快速作用受体。另外亦有慢速作用受体,这种受体一般与G蛋白偶联,再经过细胞内第二信使(环腺苷酸,cAMP)及蛋白磷酸化产生效应,它的作用比前者缓慢,但能把递质-受体相互作用所提供的微弱信号放大数千倍,如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属于这种慢速作用受体。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递质分子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后,很快便被相应的酶灭活(如Ach),或吸收入突触终末内被分解(如NE),以迅速消除该递质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递质的分解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非肽类递质除在胞体合成外,通常也可在轴突终末内合成,而肽类递质则只能在胞体内合成,释放后亦不能回收。合成的递质分子一般都贮存在突触小泡内。



SYNAPSE-L(左侧突触)   SYNAPSE-R(右侧突触)

SENSORY ROOT 感觉根  SPINAL CORD脊髓
SPINAL NERVE脊神经

AXON(神经的)轴突
CELL-B
[/COLOR]
左侧:SENSORY NEURON[/COLOR]感觉神经元

R-EYE左眼
IRIS虹膜
L-EYE右眼
IRIS虹膜
R-EAR左耳
L-EAR右耳
INNER EAR CANALS内耳道
AURAL NERVES听觉神经
NOSE鼻
NASAL BRIDGE鼻梁
NASAL PASSAGES鼻道
OLFACTORY NERVES嗅觉神经
MOUTH嘴
MOLARS臼齿
INCISORS门牙
GUMS齿龈
WISDOM TEETH智齿
JAW颚
CHIN下颚
LIPS嘴唇
CHEEKBONES颧骨
CHEEKS颊
PALATE上腭
TONGUE舌
UVULA悬雍垂, 小舌
THROAT 喉
TRACHEA气管
BRONCHI支气管
AUREOLAE乳晕
L-PECTORAL左胸
R-PECTORAL右胸
MITOCHONDRIA线粒体
FARANDOLAE 法兰多
PERSPIRATION排汗
ESOPHAGUS食道
L-EUSTACHIAN TUBE左耳咽管
R-EUSTACHAN TUBE右耳咽管
L-HAMMER左冲
L-AMYL左戊酯(BUG单词拼错……)
L-STRRUP左镫骨
R-HAMMER右冲
R-ANYL右戊酯
R-STRRUP右镫骨
RIBS肋骨
FLOATING RIBS浮肋
STERNUM胸骨
XYPHOID PROCESS剑状软骨—
L-CLAVICLE左锁骨
R-CLAVICLE右锁骨
MARROW骨髓
RED CORPUSCLE COUNT红血球—
WHITE CORPUSCLE COUNT白血球—
PLATELET COUNT血小板—
LYMPH NODES淋巴腺
[/COLOR]



右侧:PROTO NEURON[/COLOR]??神经元
……PROTO NEURON——EVA自创单词?……


PELVS骨盆
CORPUS CALLOSUM胼胝体
PITUITARY GLAND脑下垂体
THYROD GLAND甲状腺
SKULL 头骨
FOREHEAD.前额
FACIAL MUSCLES面部肌肉
R-SHOULDERBLADE左肩胛
L-SHOULDERBLADE右肩胛
R-ELBOW左肘
WRIST腕关节
L-ELBOW右肘
WRIST腕关节
R-HAND右手
-THUMB大拇指
-FOREFINGER食指
-MIDDLEFINGER中指
-RING FINGER无名指
-LITTLE FINGER小指
-CARPALS腕骨
-METALCARPALS掌骨
L-HAND左手
-THUMB大拇指
-FOREFINGER食指
-MIDDLEFINGER中指
-RING FINGER无名指
-LITTLE FINGER小指
-CARPALS腕骨
-METALCARPALS掌骨
L-BUTTOCK左臀
R-BUTTOCK右臀
R-THIGH右大腿
R-SHIN右胫骨
-CALF小腿
-KNEE膝盖
-KNEECAP膝盖骨
-ANKLE踝
-HEEL 踵
-FOOT足
-TOES趾
-TARSALS跗骨
-METATARSALS跖骨
L-THIGH左大腿
L-SHIN左胫骨
-CALF小腿
-KNEE膝盖
-KNEECAP膝盖骨
-ANKLE踝
-HEEL 踵
-FOOT足
-TOES趾
-TARSALS跗骨
-METATARSALS跖骨
[/COLOR]

中间:MOTOR NEURON [/COLOR]运动神经元

(重复):
L-FEMUR
CAPILLARIES
……



说明

1 日本人做动画认真
2 你应该背单词了(至少,手上的五根指头要会说…)



附加知识:
神经系统
http://www.windrug.com/pic/30/12/16/038.htm
神经组织
http://www.windrug.com/pic/30/11/31/02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2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酚醛树脂(BAKELITE)

  酚类和醛类的缩聚产物通称为酚醛树脂,一般常指由苯酚和甲醛经缩聚反应而得的合成树脂,它是最早合成的一类热固性树脂。
  酚醛树脂虽然是最老的一类热固性树脂,但由于它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以及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尤其具有突出的瞬时耐高温烧蚀性能,而且树脂本身又有广泛改性的余地,所以目前酚醛树脂仍广泛用于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尤其在宇航工业方面(空间飞行器、火箭、导弹等)作为瞬时耐高温和烧蚀的结构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酚醛树脂的合成和固化过程完全遵循体型缩聚反应的规律。控制不同的合成条件(如酚和醛的比例,所用催化剂的类型等),可以得到两类不同的酚醛树脂:一类称为热固性酚醛树脂,它是一种含有可进一步反应的羟甲基活性基团的树脂,如果合成瓜不加控制,则会使体型缩聚反应一直进行至形成不熔、不溶的具有三向网络结构的固化树脂,因此这类树脂又称为一阶树脂;另一类称为热塑性酚醛树脂,它是线型树脂,在合成过程中不会形成三向网络结构,在进一步的固化过程中必须加入固化剂,这类树脂又称为二阶树脂。这两类树脂的合成和固化原理并不相同,树脂的分子结构也不同。


★ 改性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改性的目的主要是改进它脆性或其它物理性能,提高它对纤维增强材料的粘结性能并改善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条件等
(可能就是动画中的特殊酚醛树脂)详情请看
http://www.ourfrp.com/top/02/ourfrp_02_0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6 1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第三楼……终于找回了那久违的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EVA研究站 ( 沪ICP备05021941号 )

GMT+8, 2024-11-25 21: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