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我可以说几句。 LCL的技术不是科幻,是医学上早已实现的。有正式名称,液相通气(liquidventilation)。相关时间线如下:
20世纪60年代,人们认识到四氟化碳液体的高度稳定化学特性和能携带大量氧的特征,可作为血液代用品广泛用于医学领域。
1962年,kylstra和tissing在一篇题为“小鼠变鱼”的文章中提出了液相通气的概念。
196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两位教授clark和gollen做了一次示范表演:将一只小鼠完全浸没在四氟化碳CF4溶液中,小鼠仍能活着,这是因为在这种溶液中,小鼠仍能得到生存所必需的氧气,所以不至于因窒息而死亡。这项研究一经在《science》上发表,就揭开液相通气研究的序幕。 使用四氟化碳可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方面它将携带足够维持生命的氧到人体内,而且,如果是冷冻的全氟化碳,它通过肺中巨大的毛细血管网络时可以冷却血液;另一方面已被冷却的血液经循环可以进一步冷却大脑。人体组织温度下降后基础耗氧量也进一步下降, greenspan及其同事于1990年首次报导了液相通气的临床应用。 1991年,fuhrman及其同事简化了液相通气治疗模式,将常规机械通气四氟化碳的气道内应用结合起来,由此发展了四氟化碳相关气体交换(perfluorocarbon-associatedgasexchange,page)技术,即以后所谓的部分液相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 目前,这项技术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得到临床应用。只不过在我们国家运用很少。
|